Anti-CD44/PE荧光素PE标记CD44抗体IgG标记抗体(一抗)0.1ml/0.2mlAnti-CD44/PE 荧光素PE标记CD44抗体IgG更多相关产品:KTB1546 Anti-phospho-IKK alpha (Tyr463)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核因子κB激酶alpha抑制剂抗体IgG 0.1ml/0.2mlKTB1547 Anti-phospho-IKK alpha (Ser176 + Ser180)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核因子κB激酶alpha抑制剂抗体IgG 0.1ml/0.2mlKTB1548 Anti-Phospho-IKK alpha/IKK beta (Ser180/Ser181)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核因子κB激酶alpha/beta抑制剂抗体IgG 0.1ml/0.2mlKTB1549 Anti-Phospho-IKK alpha/beta (Ser176/Ser180)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核因子κB激酶alpha/beta抑制剂抗体IgG 0.1ml/0.2mlKTB2548 Anti-SATB1/FITC 荧光素标记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抗体IgG 0.1ml/0.2mlKTB2549 Anti-Phospho-SATB1 (Ser47)/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抗体IgG 0.1ml/0.2mlKTB2550 Anti-SCF/FITC 荧光素标记干细胞生长因子抗体IgG 0.1ml/0.2mlKTB2551 Anti-SCG3/SgIII /FITC 荧光素标记分泌粒蛋白Ⅲ抗体IgG 0.1ml/0.2ml相关知识>>>>>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制备抗原。 2、选择实验动物。 3、动物免疫。 4、试取血进行测试,看看是否成功免疫。 5、如果成功免疫,杀死实验动物,采集全部血清。 6、纯化出抗体。 7、鉴定抗体。包括纯度以及特异性。 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抗体的特异性是指与相应抗原或近似抗原物质的识别能力。抗体的特异性高,它的识别能力就强。衡量特异性通常以交叉反应率来表示。交叉反应率可用竞争抑制试验测定。以不同浓度抗原和近似抗原分别做竞争抑制曲线,计算各自的结合率,求出各自在 IC50时的浓度,并按下列公式计算交叉反应率。 如果所用抗原浓度IC50浓度为pg/管,而一些近似抗原物质的IC50浓度几乎是无穷大时,表示 这一抗血清与其他抗原物质的交叉反应率近似为 0,即该血清的特异性较好。抗体的亲和力 :是指抗体和抗原结合的牢固程度。亲和力的高低是由抗原分子的大小、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立体构型的合适度决定的。有助于维持抗原抗体复合物稳定的分子间力有氢键、疏水键、侧链相反电荷基因的库仑力、范德华力和空间斥力。亲和力常以亲和常数K表示,K的单位是L/mol,通常K的范围在 108 ~1010 /mol,也有多达 1014 /mol。抗体亲和力的测定对抗体的筛选,确定抗体的用途,验证抗体的均一性等均有重要意义。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有什么区别? 抗原上那部分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分子结构,叫做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上可以有好几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而使机体产生好几种不同的抗体,zui终产生出抗体是浆细胞。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浆细胞群就是一个纯系,纯系的英文为Clone,音译就是克隆。由一种克隆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能目标明确地与单一的特异抗原决定簇结合,就象导弹精确地命中目标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在机体内也可以由好几种克隆来产生抗体,形成好几种单克隆抗体混杂物,称为多克隆抗体。抗体规律: (1)初次反应产生抗体:当抗原*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应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的一部分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降低。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加,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 (3)回忆反应产生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上升。如再次刺激机体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若与初次反应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引起的抗体的上升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即很快下降。
中级会员
第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