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CD9/MRP-1/FITC
荧光素标记CD9抗体IgG
标记抗体(一抗)
0.1ml/0.2ml
Anti-CD9/MRP-1/FITC 荧光素标记CD9抗体IgG更多相关产品: KTB1493 Anti-ID1/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1 /FITC 荧光素标记DNA结合抑制因子1抗体IgG 0.1ml/0.2ml KTB1494 Anti-IDE/FITC 荧光素标记胰岛素降解酶抗体IgG 0.1ml/0.2ml KTB1495 Anti-IFABP/FITC 荧光素标记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抗体IgG 0.1ml/0.2ml KTB1496 Anti-IFABP/FITC 荧光素标记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抗体IgG 0.1ml/0.2ml KTB2495 Anti-RAM-11/FITC 荧光素标记抗RAM-11抗体IgG 0.1ml/0.2ml KTB2496 Anti-RAMP-1/FITC 荧光素标记受体活性调制蛋白1抗体IgG 0.1ml/0.2ml KTB2497 anti-RAP1A/FITC 荧光素标记抗Rap1抗体IgG 0.1ml/0.2ml KTB2498 Anti-RAR- Alpha /FITC 荧光素标记维甲酸受体-α 抗体IgG 0.1ml/0.2ml
相关知识>>>>> 标记抗体: 抗体经过酶标记、铁蛋白标记或通过胶体金标记获得标记抗体,是免疫电镜样品制备的一种方法,用于观察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方面研究的手段。 抗体的功能: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抗体(antibody)是一种应答抗原产生的、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每种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抗原失活,也可能无效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对人体可造成危害。 抗体的功能: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抗体(antibody)是一种应答抗原产生的、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每种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抗原失活,也可能无效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对人体可造成危害。 抗体结构: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zui多由1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 抗体规律: (1)初次反应产生抗体:当抗原*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应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的一部分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降低。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加,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 (3)回忆反应产生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上升。如再次刺激机体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若与初次反应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引起的抗体的上升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即很快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