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DEC-205/CD205/Ly75/FITC
荧光素标记CD205抗体IgG
标记抗体(一抗)
0.1ml/0.2ml
Anti-DEC-205/CD205/Ly75/FITC 荧光素标记CD205抗体IgG更多相关产品: KTB1905 Anti-Phospho-Met (Tyr1003)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抗体IgG 0.1ml/0.2ml KTB1906 Anti-Phospho-Met (Tyr1234/1235)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抗体IgG 0.1ml/0.2ml KTB1907 Anti-Phospho-Met (Tyr1349) /FITC 荧光素标记磷酸化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抗体IgG 0.1ml/0.2ml KTB1908 Anti-Melan-A/MART-1 /FITC 荧光素标记黑色素瘤相关抗原/黑色素-A抗体IgG 0.1ml/0.2ml KTB2907 Anti-UCP-1/FITC 荧光素标记线粒体脱偶连蛋白1抗体IgG 0.1ml/0.2ml KTB2908 Anti-UCP-2/FITC 荧光素标记线粒体脱偶连蛋白2抗体IgG 0.1ml/0.2ml KTB2909 Anti-UCP-3/FITC 荧光素标记线粒体脱偶连蛋白3抗体IgG 0.1ml/0.2ml KTB2910 Anti-UG/FITC 荧光素标记子宫珠蛋白抗体IgG 0.1ml/0.2ml
相关知识>>>>> 抗体规律: (1)初次反应产生抗体:当抗原*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应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的一部分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降低。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加,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 (3)回忆反应产生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上升。如再次刺激机体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若与初次反应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引起的抗体的上升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即很快下降。 抗体规律: (1)初次反应产生抗体:当抗原*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应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的一部分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降低。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加,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 (3)回忆反应产生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上升。如再次刺激机体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若与初次反应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引起的抗体的上升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即很快下降。 生物活性: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 (2)激活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结合不同种的细胞,产生不同的疚,参与免疫应答。 (4)可通过胎盘及粘膜:免疫球蛋白G(IgG)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中,使胎儿形成自然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 (5)具有抗原性:抗体分子是一种蛋白质,也具有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性能。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各具有不同的抗原性。 (6)抗体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与一般球蛋白相同:不耐热,60~70℃即被破坏。各种酶及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的物质,均能破坏抗体的作用。抗体可被中性盐类沉淀。在生产上常可用硫酸铵或硫酸钠从免疫血清中沉淀出含有抗体的球蛋白,再经透析法将其纯化。 (7)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效应 ①调理作用 IgG、IgM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FcμR结合,增强其吞噬能力,通常将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的效价鉴定: 不管是用于诊断还是用于治疗,制备抗体的目的都是要求较高效价。不同的抗原制备的抗体,要求的效价不一。鉴定效价的方法很多,包括有试管凝集反应、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常用的抗原所制备的抗体一般都有约成的鉴定效价的方法,以资比较。如制备抗抗体的效价,一般就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来鉴定。 抗体结构: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zui多由1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 |